第0135章 杨六郎孤军守雁门(2 / 2)

三国之无限召唤 藤洛 3012 字 1个月前

随他一同留下的,还有雁门八百热血男儿。

令杨延昭欣慰的是,除了八百勇士和不愿离开故土的阴馆百姓,还有运送货物路过此地的太原郡富商乔中,主动留在阴馆,抵御匈奴。

乔中乃太原郡富豪,并州近半数商业贸易,都直接或间接与乔家有关。

乔中将商队携带的货物全部捐给守边官兵,更将护送商队的两百名精干家兵交给杨延昭指挥。

军资、家兵,无疑是雪中送炭。而更重要的,乔中的义举,极大地激发了守边将士的热血激情。

凭借高耸的城墙,不屈的意志,承载着家乡父老的期望,虽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,守城勇士硬是击退了匈奴十余次进攻。

可是,阴馆守军也付出近半伤亡的代价。

这次南侵的匈奴,没有大型攻城器械,十余次攻城未果,匈奴改变策略,改强行攻城为困守,凭借人数优势,将阴馆紧紧包围。每天,都会派出部分兵力攻城,目的是消耗守城汉军精力、给养,以及守城最重要的羽箭。

有乔家商队带来的物资,粮食暂时不成问题。

但是,羽箭几乎用光了,杨延昭已经下令禁止浪费羽箭,乔中组织人力,在城中拆卸砖瓦,运上城墙,供守城之用。

可是,越来越多的伤病减员,让杨延昭倍感焦虑。如果援兵再不赶到,即便匈奴不发起大规模攻城战,阴馆最多也只能坚持五日。

杨延昭谙熟兵法,对雁门各地官吏守军颇为了解。匈奴南侵之初,他就意识到,和阴馆成掎角之势的马邑守军,一定抵挡不住匈奴的攻击。而阴馆,最终将成为抵御匈奴的一座孤城。

孤立无援,兵家大忌,死路也!

决定坚守阴馆之初,杨延昭就派人赶赴州府所在的太原郡晋阳、西河郡治所离石,请求派兵支援。

可是,求援的人派出去几拨,西河郡那边毫无音讯,州府那边虽有回信,但却以各种借口拒绝发兵增援。

万般无奈,杨延昭只得寄希望于上党太守张杨。张杨所在的上党郡长子,居雁门足有千里之遥。杨延昭希望张杨能以民族大义为重,发兵驰援。

第一个派往上党的勇士赶回阴馆,带回来令人兴奋的消息——上党太守张杨同意救援阴馆!可是远水不解近渴。

上党治所长子距阴馆九百余里,即使以最快的速度行军,也要五六日才能赶到。

义助杨延昭守卫阴馆的并州富商乔中建议,不如派人突围出去,赶去幽州代郡搬兵。

乔家买卖做得大,生意甚至做到幽州上谷胡市,对幽州代郡尉刘芒自然有所耳闻。

刘芒虽刚刚崭露头角,貌似年少张狂,蛮狠霸道。

但是,刘芒在上谷郡利农兴商,尤其兴旺胡市,护送行商之举,这在重农轻商的时代,可谓开创之举。

乔中是并州大贾,乔家世代为商,自然对重视商业的刘芒颇有好感。

刘芒竟敢以弱抗强,而且还痛扁了白马将军公孙瓒,更显示了过人的胆识和勇气。

不仅如此,刘芒剿灭张举、平定北太行黄金余党,更是利国利民的大义之举。

刘芒在代郡班氏屯有兵马,距离阴馆只有不到三百里,如果刘芒发兵,当可解阴馆燃眉之急。

乔中是商人,走得多,见得多。但杨延昭只是并州军中微末统领,并不熟悉刘芒。

他只是觉得,连并州州府都不肯出兵相助,从代郡刘芒那里搬得救兵的希望就更加渺茫了。

病急乱投医。

在乔中的极力建议下,杨延昭最终让胞弟七郎杨延嗣突围出去,赶赴代郡刘芒处搬兵。杨延昭特意嘱咐七郎,如果刘郡尉不肯出兵,便立刻赶去幽州上谷郡西北的宁县。那里是护乌桓校尉府,恳请护乌桓校尉出兵救援,是阴馆最后的希望了。

只是,杨延昭很清楚,即便护乌桓校尉肯出兵,是否来得及解阴馆之围,只有老天知道了……

“统领!”

一声兴奋呼喊,让一向沉稳的杨延昭不禁猛地哆嗦了一下。

“统领!搬兵的人回来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