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32章百姓的抗拒(2 / 2)

曹睿下令北迁的消息很快便传扬了出去。

洛阳城内一片哗然。

“你们听说了吗?诸葛亮攻破了江夏,如今我大魏黄河以南无险可守,陛下已经决定放弃黄河以南之地,退往河北,不久之后便要迁都了!”

“放弃黄河以南之地?洛阳位于河南,那我们怎么办?”

“当然是跟着朝廷一起走了,你们快回家准备准备吧,免得到时候仓促,幸好我在冀州也有一些田产,搬走了也没多大影响。”

“我家田地皆在河南郡,迁到河北以后怎么办?朝廷给我们发放田地吗?”

“迁移之后应该会给一些田地吧,不然咱们到时候喝西北风去?不过这一次是数州之地的百姓都要迁过去,到时候人多了,只怕平均分下来就没有多少田了。”

“那怎么行?我家业都在洛阳,我在洛阳住的好好的,去了河北可没这么好的日子过,我不走。”

“我也不走,祖宗留下来的田地,可不能葬送在我的手上。”

“不走不成啊,如今三国鼎立,最缺的就是人了,陛下怎么可能会将我们留给蜀国呢?”

洛阳城中的百姓们议论纷纷,对于迁移之事,非常抗拒。

首先是故土难离,绝大多数人都舍不得离开家乡,哪怕是曹睿在北方给他们准备了同样大的住所,同样大的田地,这些人也不情愿离开。

其次则是财富问题。

在后世社会,基本上钱能解决一切问题,只要有钱,没房子可以买,兜里有钱,身板都要硬一些。

然而在古代却不一样,古代百姓的根本是田,是土地。一个家庭的硬实力,是田地,哪怕有再多的钱,没有土地,那是相当于无根浮萍,乱世一来,哪怕是有一座金山银山也没一块能生产的土地有用。

迁往北方,就要放弃家乡的田地,由于要迁移过去的百姓很多,朝廷分配的田地,很可能没有家乡的多,这些百姓的利益受到了损失,心里自然抗拒迁移。

俗话说,得民心者得天下。

所谓的得民心,其实就是要保护百姓的利益,保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,保住了百姓的利益,提升了百姓的利益,这样才能得民心。

一个皇帝在怎么仁义,在怎么孝顺,不能维护百姓的利益,还是得不到民心。百姓只为吃喝发愁,才不管你皇帝孝不孝顺,仁不仁义呢。

说的现实一点,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,人活一世,基本上还是图一个利字。

曹睿的迁移之举,损害了黄河以南百姓的利益,就失去了民心。

百姓们的反抗情绪比较激烈,官员们的情况稍微好一些,毕竟他们有官位在身,迁移之后,仍旧可以凭借官位在北方立足。

不过吏就不一样了。

吏与官不同,吏大多是由地方的豪强,地主家族的成员组成的,他们的势力在地方上,能当上吏,靠的是家族在地方的影响力,换了个地方,他们可就跟普通百姓没什么两样了。

而吏掌控着地方,百姓与吏都不愿意迁移,仅仅靠官员,注定了迁移百姓的工作会非常困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