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七十一章 各国的反应(2 / 2)

奥匈帝国的意图也很明确,不想让塞尔维亚继续扩张下去。

受到俄国支持的塞尔维亚,就像是一根插入血肉中的尖刺一样,让奥匈帝国寝食难安。

尤其是让奥匈帝国难以忍受的是,塞尔维亚国内的民众,尽然对奥匈的波黑以及克罗地亚,甚至波斯尼亚都有野心。

在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者要求建立的大塞尔维亚中,波黑,克罗地亚,波斯尼亚都包括在内。

彼得一世前往塞尔维亚加冕国王时,途径克罗地亚,甚至有人在克罗地亚火车站呼喊彼得为“克罗地亚人的国王”

在这种情况下,奥匈帝国自然想方设法地遏制塞尔维亚的扩张。

刚刚的响声,就是驻扎在多瑙河北岸的奥匈帝国军队演习的炮声。

塞尔维亚独立后,塞尔维亚与匈牙利的领土划分,同样是依据多瑙河。

贝尔格莱德就在多瑙河南岸,这意味着塞尔维亚的首都,时刻面临着驻扎在多瑙河北岸的奥匈帝国第二集团军的威胁。

显然,奥匈帝国这是在威慑塞尔维亚,为奥匈帝国大使的话做背书,警告塞尔维亚军队不要掺和马其顿的战事。

“马上使用电报和莫斯科联系,询问俄国的意见,俄国是否愿意在一场即将爆发的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的冲突中,支持塞尔维亚”彼得一世烦躁地命令道。

在没有俄国人明确表态支持的情况下,塞尔维亚是没有能力抵抗奥匈帝国的。

塞尔维亚是俄国安插在巴尔干半岛的钉子,对于俄国来说,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。

现在小弟遇到了麻烦,自然要想老大哥寻求帮助了。

奥匈帝国的总参谋长康拉德,将第二集团军部署在多瑙河的北岸,让塞尔维亚的首都贝尔格莱德时时刻刻提心吊胆。

······

俄国莫斯科

在收到彼得一世的求助后,尼古拉二世马上召开了各部大臣会议,讨论如何回复塞尔维亚的求援。

“现在的局势很明显,希腊与保加利亚开战,现在又吸引了罗马尼亚和奥匈帝国加入战端,这已经引起了整个欧洲的躁动”尼古拉二世首先说道。

“一旦这场战争继续扩大范围,恐怕阵地会引起席卷整个欧洲的战争,所以,我们应该如何恢复俄国的小兄弟塞尔维亚呢?”

尼古拉二世以审视的目光,在自己的各个大臣身上巡视。

在整个欧洲分成两个集团的情况下,任何一点火星,都可能成为引燃炸药的导火索。

牵涉到奥匈帝国,那么德国这个盟友就脱不开关系,欧洲的局势,就是这样相互关联的整体。

“上次巴尔干战争后,德国人公然派驻军官团,帮助奥斯曼帝国重整军队,这明显是德国人向奥斯曼军队渗透,尤其是君士坦丁堡发生革命后,现在奥斯曼的掌权者,几乎都是受过德国培训的人,似乎现在德国的大使馆,才是君士坦丁的最高意志,这是对俄罗斯帝国的公然冒犯”外交大臣萨姆佐诺夫说道。

“如果这种情况继续拖延下去,任由德国的势力在奥斯曼政治和军事上扩张和渗透,要不了多久,奥斯曼就会成为德国人的傀儡,拖延的越久,对俄罗斯帝国就越不利”

“我认为应该支持塞尔维亚人,甚至不惜开战”

农业大臣克里沃舍因和战争大臣也站在他一边,附和他的观点。

大臣会议里主战派占了多数。

但最后大臣会议主席科科夫佐夫问了一个问题:“一旦战争爆发英法两国是否会站在俄国一边。”

“其次,俄国军队是否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?”

会议室中沉默了片刻,萨姆索诺夫作为对国家局势最熟悉的外交大臣,向众人分析道:“俄国人到底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发动战争呢?首先俄国对奥匈帝国宣战的前提,是德国不站在奥匈帝国一边。如果德国铁定要站在奥匈帝国一边,那么俄国就必须确保法国和英国,必须站在俄国一边。”

“只有这样,才能确保这场战争的胜利”

“如果确认了这个前提,那么再看看法国和英国在什么情况下,才会支持俄国就很清楚了。”

“法国和俄国之间签署的条约,是共同防御条约,只有在法国或者俄国遭到德国入侵的情况下才能使两国夹击德国。而且这个条约的真正意义是防止法国再次遭到德国的入侵,在法俄协约缔结以后的大部分时间里,实际上法国态度并不鼓励俄国在欧洲冒险,也就是说,法国希望俄国保护法国不遭到德国入侵,但并不愿意为了俄国,对德国主动发起进攻。

“俄国人如果主动发动一场对奥匈帝国的战争,德国就会毫无疑问的投入到这场德意志民族之战里。但法国和英国想要在俄国主动进攻的情况下,站在俄国一边是多么的艰难。”尼古拉一世意态索然地说道。

外交大臣萨姆佐诺夫回答道:“所以,法国肯定会站在俄国一方,但是英国,就不肯定了”

“至于英国,爱德华格雷(英国外交大臣)一再重申,他对法俄两国,都没有条约义务,他对俄国连协定义务也没有。”

英国从没有在任何外交场合公开声明自己加入了协约国,换句话说,一旦法俄两国与德奥开战,英国没有任何义务主动加入法国和俄国一方。

只有英国在判断加入法俄一方更符合自身利益的情况下,英国才会加入。

“同时,俄国军队还没有完成足以支持将整个欧洲卷入的严酷战争准备,我们还需要时间,那么现在就要安抚一下我们的塞尔维亚小兄弟,让他们再忍耐一段时间”尼古拉二世说道。

无人知晓席卷整个欧洲的大战,差点就因为发生在马其顿的战争,提前爆发。